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0月01日 星期三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教育人文> 創造幸福之道 實踐三好生活

教育人文

字級

創造幸福之道 實踐三好生活

【人間社 曾淑惠 新北報導】 2025-03-01
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新莊區第三分會,於2月26日在新北市思賢國小舉辦「校園講座」,邀請國際佛光會檀講師李秀珍主講「如何行三好」,校長李高財帶領50位教師,於演藝廳聆聽講座,並致贈感謝狀。

李秀珍表示,她30年教師生涯,深知教師的辛苦,但是至今仍擔任多校的輔導工作,是因為行三好,讓自己充滿能量,並且感到幸福快樂。李秀珍說,腦神經科學家洪蘭教授曾說,做好事可活化大腦多巴胺,有益身體健康。哈佛研究,孩子做家事,服務他人,未來收入高4倍。舉凡一切都與生命成長息息相關;佛光山舉辦許多營隊,讓學生們體驗,快樂中服務他人的美德和價值。所以,增進幸福人生的方法,就是從付出和布施中得到。

如何讓學生從三好「動」起來?在教學上,透過事情的觀察,道德的思辨,進而大腦的進步到人格的成長,因此,老師的身教言教很重要,才能讓學生心悅誠服。當代流行學習共同體,就是老師和學生同堂學習,共同發表,面對問題一起思考,一起實踐行三好。若問為何要行三好?世界就像一個互聯網,自己好,他人好,全部人共好,人的行為、語言、心意是會互相影響的,所以,幸福是總體營造,生命是共同體。而且,能共聚一堂就是因緣,也是幸福感之一。

行三好的教學案例,有讀報教育,在《人間福報》裡,讓學生得到啟發,提升能量,如傳遞愛與善良、環保議題、關懷社會、生命勇士等案例,讓學生從中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策略;也可以閱讀書籍,如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書籍,《了凡四訓》等,從中得到好的觀念;或是觀看行善的影片,可得知行善是要用智慧和尊重;也可透過網路分享好文章;還有收聽新聞廣播得新知;甚至人間音緣歌曲等,都可以當作教材。

校長李高財感謝檀講師李秀珍的分享,行三好透過口語的傳遞、說明,更讓大家了解其內涵,並說出自己的看法,認為行三好真的不容易,好好說話,不要一句「都是為你好」而起爭執;做好事,是要把事情做到好;存好心,讓自己不慌不亂,做到心的控制,以達到真、善、美。
12345678910第1 / 440頁
追蹤我們